清远市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

       2010年,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、十七届四中全会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省委十届六次全会、粤北山区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,以“工业园区化、农业产业化、城镇特色化、管理人性化”为指引,以“大广州卫星城、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、华南休闲宜居名城”为目标,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,以“抓提速、调结构、促转变、惠民生”为主线,大力推进“三促进一保持”,突出抓好扩大内需,增强经济发展动力;突出抓好结构调整,提升经济发展质量;突出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融入广佛都市圈;突出抓好“双转移”工作,加快城镇化进程;突出抓好民生改善,确保社会和谐稳定;强力推进各项工作,经济发展总体形势好于预期。
 
       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不断巩固,经济实力不断增强
 
       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、扩内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,三次产业持续稳定发展。初步预计,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10亿元,增长21%。比计划增长提高3个百分点;按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生产总值4378美元;工业增加值完成625亿元,增长30.9%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.78亿元,增长45.47%,比计划增长提高25.47个百分点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5亿元,增长18.3%,比计划增长提高0.3个百分点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7亿元,增长21%,比计划增长提高1个百分点;外贸出口完成19.2亿美元,增长36%;实际利用外资3.2亿美元,下降42%。在省公布的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中,我市GDP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增增幅继续排在全省地级以上市前列,连续七年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,增幅排名第一,实现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同步发展的目标。
 
       扩内需政策效果显著,投资消费稳步增长
 
       把促进投资作为保增长的关键手段,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,建立项目绿色审批通道机制,加强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市区联动,把握投资分布规律和调控节奏,加强投资服务管理,促进投资落地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5亿元,增长18.3%。狠抓重点项目工程建设,以“十个一批”重点工程为抓手,全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,清远抽水蓄能电站、清连高速公路、清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,金谷科学城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户清远,“三边”整治、“三旧”改造取得良好效果。房地产建设热情不减,至11月份,房地产开发投资97.33亿元,同比增长44%,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63.96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6.2%,销售额110.31亿元,同比增长33%。积极争取扩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,从2008年至今共争取项目四批325个,总投资7.93亿元。全市已开工项目325个,开工率100%,竣工项目305个,竣工率93.85%。累计完成投资6.98亿元,投资完成率88.03%。2010年,我市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30项,年度计划投资123.87亿元,完成投资100.67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1%,有效推动了我市投资增长。千方百计扩大消费,继续实施小排量车减税、家电下乡、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,机动车销售继续增长。加大旅游促销力度,接待游客2169万人次,旅游收入108.43亿元,分别比去年增长15.3%和44.42%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7亿元,增长21%。投资和消费拉动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。
 
       经济结构不断调整,发展后劲不断增强
 
       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.1:55.8:32.1调整为10:61:29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。
 
       “双转移”深入推进。通过园区招商、产业招商走出去、请进来等多形式,多途径引进高新技术产业,继云铜、江铜、佳的美等一批高新企业后,我市又成功引进金谷科技城项目,投资150亿元的环球嘉年华综合旅游项目也正洽谈推进。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化和园区产业化进程,佛山(清远)产业转移工业园、佛山(禅城)产业转移工业园、华侨工业园、民族工业园等园区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引进企业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。产业集取得到加强,初步形成了铜业、陶瓷、水泥、制冷、电子化工等产业集群,创建了两个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,全市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明显提高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,创建了两个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,两个企业荣获“中国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”称号,两个商标荣获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,高新技术产品42个,名牌产品(商标)112个。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,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,继续淘汰落后产能,万元生产总值能耗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继续下降。经济效益明显改善,至11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6.6亿元,增长77.1%。通过一系列措施,我市十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,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,创新能力明显增强,工业结构优化成效明显。
 
       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。建成沙糖桔等“五大特色产业带”和中药材等“四大基地”,培育引进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8个,178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年销售收入69.2亿元,带动农户35.9万户,带动农户增收14.24亿元,户均年增收3966元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,新增农业地方标准12项,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省验收。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0个,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18家。农林牧渔业增值103.6亿元,增长8.4%。
 
       投资结构不断优化。至11月份,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,第一、二、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27.20亿元、383.36亿元和352.49亿元,分别增长55.6%、17.3%、17.6%。其中基础设施、基础产业、制造业、能源投资分别增长17.8%、24%、14.2%、44.6%。基础设施、能源投资增长较快。
 
       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,发展动力不断增强
 
       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,继续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简化办事流程,逐步推行网络审批程序,提高办事效率。不断完善投资体制改革,投资目录核准制和备案制更加明晰。开展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医改工作深入开展,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。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。深入推进富县强镇改革工作,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活力。加强了和港澳台等地区的联系,确立“承接珠三角、吸引港澳台、开拓兄弟省、放眼全世界”的招商思路,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。2010年,全市共引进项目551个,计划总投资1140亿元。外经外贸出现积极变化,实现进出口总额37.7亿美元,增长40%。吸收合同外资6亿美元,增长53%。
 
       社会民生不断改善,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
 
       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,新增城镇就业5.61万人,转移农村劳动力11.09万人,分别完成计划的112.2%和120.5%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全面推开,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继续推进,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.4%。优化整合卫生资源,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启用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‰以内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,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.64%,提前一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。教师福利待遇得到提高,实现“两相当”。成功引进华南工商学院和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,开创了清远开办本科院校的历史。积极做好扶贫开发“规划到户、责任到人”工作,开展多种形式扶贫模式,帮助困难人口脱贫致富,2010年共有2.78万户、11.12万人实现脱贫,104个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。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,116.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。加强环境综合治理,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控,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,加强水源地和公益林保护,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良好。加强社会综合治理,落实信访和安全生产工作,维护社会稳定,积极推进和谐清远建设。加强对物价市场的监控,保障人民生产稳定。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75元和6060元,分别增长10.2%和10%。妇女儿童、老龄、气象、防震减灾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。
 
       过去的五年,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,“十一五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。预计“十一五”期间GDP年均增长率超过23%,人均GDP达到4300美元;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过40%;单位GDP能耗、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均顺利完成;城镇新增就业、城乡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。“十一五”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,为“十二五”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